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人工关节在国外始于40年代,中国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它人工关节如人工肘关节、人工肩关节、人工椎体、人工骨盆置换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骨性关节炎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首选适应征,其它依次为骨无菌性坏死(如股骨头坏死等)、某些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总之,只要有关节破坏的X线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且通过其他各种非手术治疗都不能得到缓解的疾病,都有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指征。肥胖被认为是相对的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活动性感染和其他有可能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
我院外一科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已为上百例患者解决了困扰,为广大患者带去了福音。
“刚开完刀就能走路,太感谢你们了。”在重庆嘉陵医院外一科住院部病房,医生正在指导65岁的彭婆婆进行术后行走锻炼,站在一旁的女儿杨女士激动万分。原来她的母亲近日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原以为至少要在病床上躺上一周才能下床,没想到术后第三天就能下地,这让她既惊讶又高兴。
据介绍,不久前,彭婆婆因在泡温泉时行不慎摔倒,被家人紧急送往嘉陵医院进行救治。经过诊断,彭婆婆“髋部骨折”,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进行关节置换手术。
但由于病人年龄较大,且出现了静脉血栓症状,这为手术造成了困难。经过分秒必争的抗凝、溶栓治疗,终于赶上了手术指针,于是在*短时间内为病人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手术第三天后,彭婆婆在外一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慢慢下地活动训练,彻底避免了骨折后只能卧床的“宿命”。
外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耿祥瑞告诉记者,“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在接受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中,年龄从60多岁到95岁高龄均有,病种包括髋部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严重的髋关节炎等,“关节置换,能够快速康复,让老年患者摆脱‘*后一次骨折’的魔咒。”很多老年人髋部骨折后不到一年就去世,死因不是骨折,而是卧床并发症,所以老年人骨折后,关节置换快速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据统计,重庆嘉陵医院外一科每年髋关节置换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90%以上的患者能第二天下地行走。对此,耿祥瑞主任总结了三点经验:一是手术要快,能当天手术的决不拖到第二天手术,千方百计为患者抢时间;二是手术要精,将手术切口做到*小,做到少出血,少并发症;三是术后康复介入要早,病人通过手术阶段,以及术后镇痛、消炎、营养等一系列的规范化治疗后,要尽早指导病员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在术后第二、三天就可以下地扶助行器进行活动。
“通过手术,大大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长期卧床的时间,减少肺部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痛苦少、康复更快,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符合当下医学界提倡的‘快速康复’的理念。”耿祥瑞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