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诚术精 仁爱敬业
重庆嘉陵医院
咨询热线:023-65192469
急救热线:023-65190120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浅谈乳房疼痛】
更新时间:2021-01-16

  乳房疼痛是乳腺外科门诊常见的主要症状。在不同的时期,由于各种因素,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乳房疼痛。有些人完全不以为然,忍忍就过了;有些人,却可能过度焦虑,担心癌症上身。而事实上,导致乳腺疼痛的因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甚至还有可能是乳房之外的因素所致。

病因分类

     1、经前痛:约有2/3以上的女性在月经来潮前有双乳胀痛或不适感,而月经来潮后疼痛缓解或消失。如果疼痛时间较短(如不超过1周)或疼痛程度没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称为轻至中度的乳腺痛,这属于生理现象。严重乳腺痛是指女性在乳房受轻微的震动、碰撞或运动时甚至在静息状态下即感到胀痛、刺痛难忍,影响平时生活、工作和睡眠。

        2、常年痛:需注意的是,有1/3女性的乳腺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严重者持续整个月经周期,且在精神压力大,情绪激动时进一步加重。

        3、孕期痛:在停经40天后,乳房会出现胀感,重者可能有乳房、乳头痛感,甚至持续整个孕期。这是由于胎盘、绒毛分泌大量激素,使乳房增大,为哺乳所做的准备工作,属生理现象。

        4、产后痛:产后3天,新妈妈会双乳胀满、疼痛、出现硬结,这主要是由于乳腺淋巴潴留、间质水肿和乳腺导管不畅所致。产后7天乳汁畅通后,痛感多能消退。产后尽早哺乳;哺乳前热敷乳房,并做轻柔按摩,促使乳汁通,减少乳汁淤积。

        5、乳腺炎:

        1)常见于生产后1-2月内的初产妇。往往由于乳汁淤积,伴发细菌感染而发病, 表现为乳房的硬结,局部皮温高、触痛等。若脓肿形成,则疼痛加重,同时病人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2)乳腺非细菌性炎症:又称导管扩张症,临床30-40岁非哺乳期女性较为常见,各种原因导致的乳腺导管腔分泌物瘀滞,导管处出现肿块与无菌性炎症,乳头处发生浆液性溢液或粉刺样分泌物,破溃后形成瘘管,反复发作。

        6、乳腺癌:多为无痛、隐痛或钝痛并伴有肿块。部分乳腺癌患者也的确伴有乳房疼痛,但其特点与生理性或良性乳腺疾病所引起的疼痛不一样,常表现为隐痛、钝痛,发作也无明显规律,仅为偶发或阵发。因为疼痛不明显,常常会被忽略。

        7、肋骨或肋间神经引起的,女性有时会自诉乳房某一点或某一个固定位置疼痛,按压后加剧,这常常是乳房下方的肋软骨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固定痛”。这种疼痛往往具有自限性,可自行好转,但过一段可能又会出现。

        8、颈椎病、女性乳腺疼痛时,有时候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上肢。然而,长期反复肩背部、上肢的疼痛不缓解,有可能与颈椎病有关,而不是由乳腺的问题引起的。

疼痛分度

  一度:用手触摸感觉疼痛

  二度:活动、运动时感觉疼痛

  三度:静止痛,比如躺在床上也觉得疼痛

  一度疼痛一般无需处理,二、三度疼痛须进一步前往乳腺专科检查及治疗

检查

        1、自检: 不管乳房是否疼痛,女性朋友要养成自检习惯,时间在每次月经结束后7-10天。这个时候乳腺组织比较松软,容易发现异常。

        2、B超检查:便捷、经济、无创、无痛、无辐射等优点,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尤其对囊性和实性肿瘤鉴别是其他影像学难以替代。

        3、乳腺X线钼靶检查:发现早期和微小癌的手段,但不必要短时间内反复检查,一般建议35岁以上1年一次。

        4、乳腺CT及MRI检查:敏感性高,对于乳腺钼靶检查阴性的微小乳腺癌、术后复查、乳头溢液、高危人群的筛查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预防及治疗

  1、健康教育:对于大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进行关于乳房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指导,积极引导患者保持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指导患者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避免三高食物,慎用含激素的食物、营养品、护肤品),正确的乳房护理方式,可以缓解患者的主观症状。

  2、中医调理:中医认为,此病发病原因多与脏腑机能失调、气血失和有关。因此治疗时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以及调经通乳为主。

  3、定期检查:由于早期乳腺癌的症状不典型,为了早发现、早诊断和及时治疗,一定要定期检查。没有任何不适的正常女性,一般40岁以上必须每1-2年进行一次钼靶筛查,每半年进行一次乳腺高频彩超。

李莉_副本.jpg

李莉    主治医师

  本科,2006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兵工卫生外科专委会委员。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进修学习重症医学、乳腺、甲状腺外科、神经外科。擅长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手术治疗;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及各种手术方式,包块乳腺包块微创麦默通旋切术、穿刺活检、根治性乳腺癌手术、保乳及乳房重建术,术后系统性化疗、放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擅长急危重症系统治疗,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各类疼痛系统化治疗。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