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诚术精 仁爱敬业
重庆嘉陵医院
咨询热线:023-65192469
急救热线:023-65190120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肥胖的危害】
更新时间:2023-12-24

  你家宝宝是不是“小胖墩”?宝宝胖嘟嘟的是很可爱,可是胖胖的真的健康吗?有些家长一定会说:“我家宝宝是壮,才不是胖呢!”

请注意,健壮与胖是有明显区别的。健壮的孩子充满活力,运动能力强,动作敏捷、协调,反应快。而肥胖的孩子一般缺乏活力,运动能力差,动作迟缓,肢体协调性差,缺乏自信。

那么该如何界定儿童肥胖?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儿童肥胖又该如何防治呢?


  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肥胖?图片图片

  01体质指数(BMI)法

体质指数(BMI)是国际社会推荐的评价儿童(≥2岁)超重和肥胖的首选指标,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BMI是不一样的:1岁时BMI值*高,随后开始下降,到6岁~7岁脂肪重聚期开始出现反弹,此后逐渐升高至接近成年人的水平。2-5岁儿童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2-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BMI筛查界值,6岁及以上儿童参考中国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界值点。

微信图片_20231225084718.png

  02身长的体重评价法

年龄<2岁婴幼儿的超重肥胖评价可应用身长的体重评价法。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WS/T 423-2022)或者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的儿童生长标准,参照同年龄、同性别和同身长的正常人群相应体重平均值,计算标准差分值或Z评分,大于参照人群1个标准差为超重(Z评分>+1),大于2个标准差为肥胖(Z评分>+2)。

  03腰围评价法

腰围是一个简单的评估腹部囤积脂肪的指标。7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的腰围界值可参考中国卫生行业标准“7岁-18岁儿童青少年高腰围筛查界值”(WS/T611-2018),儿童腰围≥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腰围的P90作为高腰围的筛查界值,提示儿童可能存在向心性肥胖。

  儿童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01影响长高

骨龄的变化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肥胖可能存在雌激素分泌过多的风险,从而导致骨龄加速,*终可能影响成年身高。

  02青春期提早发育

目前儿童早熟的发病率很高,尤其女孩子发育提前年龄更明显,这与肥胖关系密切。


image.png


  03增加患病风险

中重度肥胖可让孩子出现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等传统观念中的“成年慢性病”。


image.png



  04出现心理问题

肥胖引起心理问题的儿童很常见。肥胖的孩子表现穿衣不自信,有自卑感,不喜欢人际交往及户外运动,害怕被人取笑,过于担忧自己形象。同时还会出现行为异常、性格缺陷、交往困难等问题,都会随着肥胖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加重。

  儿童肥胖应如何防治?

肥胖一旦形成,干预治疗极其困难。儿童肥胖干预重在早期预防,在婴幼儿时期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在幼儿园和学校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体育活动,从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着手。

  01从生命早期开始预防

建议妈妈从怀孕开始就注意合理膳食和科学营养搭配,防止孕期营养过剩。母乳的营养成分比例更为合理,母乳喂养行为本身也可调控婴儿母乳的摄入量,从而达到能量平衡,有利于控制远期肥胖的发生。


image.png


  02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控制的目的不是节食,而是通过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饮食方式使体重下降。家庭膳食推荐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和全谷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儿童还应尽量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和过多零食和点心。

  03 增强体育锻炼

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培养孩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指南中推荐:

16岁以下儿童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的身体活动,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如户外的散步、玩耍、跑、跳等,全天分布,多则更好),每次静态行为时间(如操作手机、电脑、平板,看书报、电视,画画,玩玩具,演奏器乐等)或受限时间(例如在手推童车/婴儿车、高脚椅上,缚在看护者的背上)不超过1小时。

(2)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能使儿童身上发热、呼吸急促的活动),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健康的活动,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04 重视儿童体格生长监测

儿童常规健康检查一般在婴儿期至少4次(分别在3、6、8、12月龄),1-2岁儿童至少每半年1次,3岁及以上儿童至少每年1次。家长可根据儿童健康状况和家庭情况适当增加健康检查频次。建议家长学会BMI计算方法,能使用生长监测图(表)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和BMI的增长趋势,尤其对体重增长过快和超重肥胖的儿童,可采取家庭监测和机构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1~3个月监测1次体重和身长(高)。


专家介绍

image.png


  苏艳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本科,从事儿科诊疗工作近20年,曾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具有丰富的儿科临床诊治经验,擅长儿童矮小身材、性早熟、肥胖等内分泌疾病;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危重症进行有效诊治,对小儿感染性疾病、小儿免疫性疾病、小儿消化腺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发表和交流学术论文数篇。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