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是第八个“世界流感日”。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对流感的科学认知与系统应对能力,我们通过权威专家分享与专业知识传播,助力实现流感防控的健康愿景。
流感,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型,抗原性易变,所以传播迅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25/26流感呈现早暴发、大规模的趋势,尤其是H3N2毒株再次流行,人群免疫水平普遍较低,传播风险显著升高。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我国多地流感报告病例数显著增加,流感病毒活动水平呈上升趋势。
当前流感季呈现早暴发、大规模的特点,尤其是过去两年未流行的H3N2毒株成为主导,人群普遍缺乏免疫力,易造成广泛传播。根据中国CDC流感监测数据,2025年第44周全国流感以甲流为主,南方省份H3N2占比达98.2%,北方省份达99.5%。H3N2病毒具有传染性强、变异性高、感染后症状重等特点。特别是,过去2年未流行,人群免疫力较弱。
流感与普通感冒在起病速度、发热程度、关键症状、患者感受及传染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流感常表现为“1烧、2痛、3乏力”的典型症状,即急起高热(体温≥38℃)、头痛与全身肌肉酸痛、明显乏力至卧床。在流行季节,符合上述症状的患者确诊率高达77%。
流感不仅症状重,还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加重基础疾病,增加治疗难度,若不及时治疗有较大风险发展为重症,甚至造成死亡。临床常见的多种并发症极大增加治疗难度和患者的多病程痛苦,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流感高发季,建议尽早结合经验性诊断进行48h内抗病毒用药治疗。


下列人群易感:
1、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2、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
3、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 60 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 月龄~5 岁儿童、慢性病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
4、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寒颤、头痛、咳嗽、鼻塞、咽痛、无力,偶有胃肠道症状。还可导致慢性心肺疾病、细菌性肺炎等并发症,每年感染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可高达29万-65万人/年。
流感疫苗接种指南:
≥6月龄所有愿意接种流感疫苗且无接种禁忌的人均可接种。
接种时机: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我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尽快安排接种,*好在当地流感季节前完成接种,同**感季节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只要本年度疫苗开始供应,可今早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益处:
1、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延缓抗生素耐药的进展。
2、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减少流感相关门急诊、住院和死亡人数,继而降低治疗费用,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本来接种流感疫苗对抗原类似毒株的保护作用只可维持 6 ~ 8 个月,接种一年后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降低,所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
流感日常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3、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环境密闭、人群密集、通风不良场所、医疗机构等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应正确佩戴口罩。
4、勤通风:家中、托幼机构、学校班级等场所每天能尽可能保持开窗通风。
5、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应避免带病上班、上学,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孕妇等人群出现症状需提高警惕,根据病情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今年的流感疫苗已经到位,有需要接种的可周五8:00—11:30,14:30-17:00,周六8:00—11:30,到嘉陵医院A区疫苗接种科接种,有关流感疫苗及其他疫苗相关问题咨询,请拨打电话咨询。